2021年最佳办公建筑(上篇)

  办公类建筑一直是城市建筑类型的主要类别,2021年又有很多新的办公建筑落成,成为城市版图的参与者。当下建筑师对城市的回答是设计不可忽略的议题,从斯蒂文·霍尔新作:上海中粮南桥半岛文体中心与医疗服务站融入城市肌理,到盖里新作“LUMA Arles 园区大厦”以全新的姿态激活城市空间,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城市发展做出了回应。

  本文选取了35例2021年具有代表性的办公建筑,设计以体量,高度,形式,改造,空间,材料和技术等为切入点,通过介入城市肌理;扩展城市天际线;激活城市空间;更新城市存量;融合城市外部空间;丰富城市界面以及突破城市的可持续性,来诠释办公类建筑如何与城市对话。

  嘉士伯集团的新总部位于历史悠久的嘉士伯市区,这座四层楼高的建筑由三个翼楼组成,每个体块的核心中庭都彼此相连,中庭将建筑物的所有楼层连接起来。周边的一条主要通行道路穿过建筑的侧翼,建筑的底层开放,增加了与外部世界交流。另外两翼则环绕着历史悠久的花园和别墅建造。整个建筑融合在周围的环境中,以开放的姿态成为嘉士伯的门户。

  创意园区位于通州北关,这里具有高速城市化发展的印记,也保留着郊区低密度的城市肌理。基地成为人工城市(住宅小区)和自然的城市(运河岸)之间过渡的中间区域。设计通过一座贯穿园区的城市之桥,将园区靠近住宅区的入口和运河岸边的入口相连,在成为园区背景的同时,也被识别为城市的公共体系。园区的功能以体块的形式组合围绕在这座桥的周围,自然的填补进城市完整的肌理中。

  建筑位于浦南运河沿岸,成为周围新住宅社区所需的公共场所和公园。该建筑空间开放,流线自由,富有空间活力和开放性。此项目符合斯蒂文霍尔事务所对后疫情时代的建筑策略,通过提供新的公共空间将社区凝聚在一起,设计包含了大量的绿化空间,最大地利用自然光线与空气对流。

  美特斯邦威总部位于上海康桥工业区东区,远离城市,与自然郊区接壤。场地东侧为人行道路,西侧为城市快速路,于是东侧的建筑考虑行人的尺度和行走速度设计成较低的建筑高度,整个园区形成从东到西建筑高度逐渐递进的形式。

  项目位于上海陆家嘴滨江沿岸,整体平行于黄浦江岸线,高度不尽相同,错落布局。建筑群以“低密度”为设计原则,平行规划建设了8座独栋办公楼,形成6条垂直江边的街道,直通滨江沿岸,与自然景观渗透共生。街区式的规划,摒弃了裙楼的设计,将单体之间的地面公共空间归还给城市。

  Tours Duo项目是“巴黎重塑”系列计划的一部分,设计对所处的都市肌理有着细致且深刻地考量,旨在重新定义巴黎东侧的城市天际线。倾斜的形态赋予了建筑一种动态,在具有地标性的同时,也是对场地的一种回应,使其能远远地被Avenue de France上的行人所看到。

  建筑打破了传统超高层建筑的完整立面,开放性的设计展示了建筑内的人居环境,三位像素化的形式环绕大厦,呈现了人类尺度的模块,将人类活动给的形象投射到城市环境中。项目将建筑底层和顶楼设计为公共活动空间,整个建筑在竖向空间上归还给城市和公众。

  汉京中心式亚洲第一高的纯钢结构建筑。设计打破了原有的核心筒置于建筑中心的做法,将核心筒外置一侧, 主要的交通与服务核心移到楼板外部。外置核心筒最大化了建筑平面的灵活性,建筑的每层平面图都不相同。主要办公空间置于塔楼主体,在主体和核心筒之间,由一系列天桥和巨型支撑水平相连。这个间隔为人们带来了关注都市景观的喘息机会。

  澳大利亚108号式墨尔本地标建筑,该项目高319米,是南半球最高的住宅塔楼。塔楼最具特色的部分是环绕建筑的如爆发的金色星群般的突出物。这部分体量向外延伸出6米,其形式来源于澳大利亚国旗上的英联邦之星的“爆发星群”概念灵感,向澳大利亚社区精神致敬。

  中央公园大厦坐落在曼哈顿57街上面,这里也被称为“亿万富翁街”。,高约472米,以玻璃和钢材打造了灯塔外形。大楼高处拥有绝佳视野,范围涵盖从街道边缘一直到中央公园的最大视野。建筑结构位于各住宅单元之间,让平面布置灵活,落地观景窗成为显示。

  这座住宅楼位于纽约,高435米,建成后将成为纽约市屋顶高度第二高的建筑,也将是世界上最纤细的高楼。项目位于中央公园的中轴线上,为居民带来非凡的对称景观。建筑立面由玻璃和赤陶构成,并在设计上最大程度的引入自然光线号

  纽约哈德逊广场35号是一栋混合功能用途塔楼。设计通过一系列退台创造了室外花园的空间,在外观上呈现出向上逐渐变窄的趋势。立面覆盖石灰石和玻璃,和内部实现统一,并将建筑与哈德逊广场的其他建筑区分开来。